臨近冬至,家家戶戶親朋好友都說要共聚「做冬」食冬至飯,食湯圓,究竟為何我們如此重視這個節氣呢?

「冬至一陽生」

冬至這日,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半球南回歸線上,是一年之中南半球日照最長,北半球日照最短的日子。對身處北半球的我們而言,這天過後,白天漸長,黑夜漸短。古人視為陽氣初動,故稱冬至為「一陽生」。同時,白晝時間再次增長就如一年之始,所以自古受到重視,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冬至不過不寒」

雖說白天時間越來越長,但正所謂「冬至不過不寒,夏至不過不熱」,指的是冬至當天後地面積累的熱量還在繼續釋放,冬至過了之後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


做冬、食湯圓

冬至自古至今受到重視,古代皇帝會在這天率領百官舉行祭天儀式,民間會準備各種美食與各親朋好友共享。時至今日,家家戶戶仍會在冬至聚首一堂熱鬧一番,北方食餃子,江南地方盛行食湯圓,取其「團圓」、「圓滿」的寓意。


冬至日子年年不同?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節氣是長年累月透過觀測太陽週期運動、季節和物候規律而成的曆法。古人認為太陽圍繞地球在轉,並將這個假想的軌道稱為「黃道」。西漢時期是以冬至為首,把黃道以日數平分二十四氣。從清初開始,節氣的推算按天文計算以春分為首,將黃道按360度每15度定為一個節氣,合共二十四節氣。由於地球作橢圓形公轉,相同角距的對應時間有異,因此每年的節氣日子會有1至2天的變動。中國曆法常被稱為陰曆(Lunar Calendar),因為曆法主要建基在月亮的運行,但由於節氣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的運行而制定,所以中國曆法並不純然是陰曆,是陰陽結合的曆法。與公曆對應,冬至一般在12月21、22或23日,而2022年冬至在12月22日。

古羅馬人也會過冬至,但他們將冬至日定在12月25日,並視之為「太陽神誕」,因為由冬至日起,日照時間會漸漸變長,象徵了太陽的誕生和勝利。而基督宗教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全國性宗教後,教會在移風易俗的政策下,將「太陽神誕」易為紀念主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因為主耶穌被視為「公義的太陽」(《聖經‧瑪拉基書》4章2節)和「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的真光」(《聖經‧約翰福音》1章9節)。 從此,教會習慣在12月25日紀念耶穌的降生,即現在的聖誕節。

希羅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
耶穌基督被教會視為「公義的太陽」

【平凡文化】仝人在此祝大家冬至快樂!聖誕蒙福!團團圓圓!


以下為廣告,【平凡文化】無法確保內容符合我們的宗旨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