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雨水」兩,為二十四節氣(Solar Terms)並春季六個節氣的第二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表示「春雨綿綿」的時節到了。

雨水節氣提示我們降雨漸漸增多,我們也會感受到空氣變得越來越潮濕。特別我們身處南方沿海地區,天氣潮濕的情況更明顯。潮濕天氣讓人容易感到疲倦乏力,精神欠佳,頭昏欲睡等;中醫稱這狀態為「春困」。因此,從養生角度,除了如立春一文提及,在運動、精神、飲食等方面順應春季陽氣升發外,我們也可用些方法減低濕邪對人體的影響,例如在陽光普照的日子到戶外曬太陽,作適量運動等,使身體微微出汗,有助排出體內濕氣。

在濕邪為患時,我們更應注意脾臟的健康。如果脾臟受到損傷,運化水濕的功能減弱,便會令到水濕停留在體內,導致疾病。現在剛過農曆新年,相信不少讀者在與親友團聚拜年期間,都食了不少頓大餐及賀年食品。大家可以參考《農曆新年養生小妙招》一文中幫助脾胃消化,消滯的方法,如山楂雙芽陳皮茶、按壓足三里、摩腹法等。筆者特別鼓勵讀者們可以將飲食集慣改變為適量節制,多菜少肉,清淡飲食,從根本減輕脾胃消化負擔。另外,有一些食品能夠幫助我們健脾祛濕,例如陳皮、粉葛、扁豆、薏米、淮山藥、茯苓等。

雨水節氣常與正月十五元宵節相近。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整個春節活動最後的高潮。元宵當日,家家戶戶常備豐盛菜餚作祭祀,而入夜常有花燈活動,有時還會張貼謎語供人遊戲,稱為「猜燈謎」。通常元宵過後,就不再特別繼續拜年或其他春節活動,整個春節節慶基本上到元宵為止。

在文化習俗上,部份地區在雨水節有「回娘家」的風俗。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日本從平安時代開始將二十四節氣引入曆法中,但日本和中國的氣候不同,所以節氣的活動也有不同。在日本,女兒節訂在雨水三候的最後一天,明治時代改用公曆後女兒節訂在公曆3月3日。關於女兒節的起源,一般認為源於中國的“上巳節”,當中包括有驅邪的風俗,人民會把自己的邪氣驅移到人偶身上,然後把那個人偶放到河裡沖走。這個風俗傳入日本後,最初使用紙和稻草做的簡單人偶,後來漸漸變得精美起來,而且放在自己家裡而不再投入河裡,形成了日本女兒節。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生命的泉源由心發出。要離開歪曲的口,轉離偏邪的嘴唇。你的兩眼要向前看,你的雙目直視前方。要修平你腳下的路,你一切的道就必穩固。不可偏左偏右,你的腳要離開邪惡。」(《箴言》4:23-27)

插圖部份:Fujima Hung

養生部份:龍立淇中醫師(注意事項: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諮詢註冊中醫師或相關專業人士的意見。)


衍紙相關商品:

衍紙工作坊:



以下為廣告,【平凡文化】無法確保內容符合我們的宗旨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