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春分」,為二十四節氣(Solar Terms),並春季六個節氣的第四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夏、冬不言分者,蓋天地閒二氣而已。」春分是全年晝夜長度相同的日子,也是春季的中間點,因而稱為「分」,春分過後進入日漸長夜漸短的時期,直到夏至日為止。

春分是所在的北半球地區的日照時間從日短夜長轉為日長夜短的分界點,從中醫養生角度,春分是天地陰陽從陰比陽盛轉為陽比陰盛的分界點,而春分正是陰陽相對平衡的時候。在《黃帝內經》有云:「春三月…夜卧早起…」。相對冬季的「早卧晚起」,《黃帝內經》提倡從春季開始,人們的睡眠時間應該要比冬季的短,晚一點睡覺,早一點起床,以順應春天陽氣的生發。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他們按著日出日落來起居生活的時候,便很容易做到夜卧早起。大家需要注意古人所認為的「夜卧」跟我們現代城市生活的「夜瞓」是不一樣的。古代的夜晚並不像現代城市般燈火通明,有不同類型的夜晚生活。筆者認為古人所指的「夜卧」應該不超過晚上十一時。(詳細有關睡眠的討論將另文再述。) 簡而言之,我們應順著日出日落來起居作息,鼓勵大家每天可以在日出後大概在早上六、七點起床,在晚上十一點前睡覺。

就習俗而言,古人會在春分日舉行祭禮,是為「春祭」。先秦典籍《周禮》曾提及王室於「四時」祭祀的制度,而《禮記‧祭統》則記載了這四時祭禮的名稱:「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民間也會在立春、春分、清明、重陽、秋分及冬至等時節舉行祭祖活動,目的是向先人表達敬意。漸漸地清明、重陽成為前往墓地拜祭的日子,稱作「掃墓」;而春分和秋分,則在家中或祠堂向祖先上香,統稱為「春秋二祭」。在香港,新界地區各宗族的「春秋二祭」,在經歷數百年的傳承下,作為宗族傳統習俗之一保留至今,極具歷史價值,並被列為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春分也在西方文化中也極具重要性。與春分落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一樣,西方社會大部份的節日都在公曆的某一日,除了復活節之外。復活節是每年浮動的,其日子的計算是以該年的春分之後第一個月望之後的第一個主日。原因如下:

  1. 跟據《新約聖經》的記載,主耶穌基督復活的日子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即一周的第一日。由於「七日的第一日」具有信仰意義,如果採用固定日期,那麼復活節就有可能不是在星期日。(題外話,由於主日被賦與大陽的意思,因此西方社會稱一周的第一日為Sunday,東方社會(如日本)即稱為日曜日或星期日等。)
  2. 春分是晝夜等長的日子,在春分後,會日漸長夜漸短,也就是光明的時間會比黑暗的時間越來越長。這類比了主耶穌基督作世界的真光,祂的復活為我們帶來戰勝黑暗的光明。
  3. 月望即農曆十五日,是月圓的日子。月亮最圓的日子會為晚上帶來清澈的亮光。

因着上述原因,基督教會在尼西亞舉行的第一次大公會議中議決了復活節定在每年的春分後的第一個月望後的第一個主日,取基督的復活不論日間或晚上都帶來光明。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在他裏面有生命,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沒有勝過光。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所有的人。凡接納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約翰福音》1:1-5, 9, 12)

插圖部份:Fujima Hung

養生部份:龍立淇中醫師(注意事項: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諮詢註冊中醫師或相關專業人士的意見。)


衍紙相關商品:

衍紙工作坊:



以下為廣告,【平凡文化】無法確保內容符合我們的宗旨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