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在2023年11月中到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考察,並將經歷、見聞滙整,由12月15日起逢星期五在【平凡小知識】介紹相關的風土人情、歷史古蹟、民族文化等]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並不是小編這次考察第一個到訪的國家,卻是行程中最令我印像深刻的國家。我們在行程中安排了兩個年紀不同的本地導遊帶我們到訪薩拉熱窩(Sarajevo)、莫斯塔爾(Mostar)、科尼茨(Konjic)、巴拉格(Blagaj)、亞布拉尼察(Jablanica)、玻茨特里(Pocitelj)、默主哥耶(Medugorje)和其他周邊觀光點等,小編會逐一為大家介紹。

認識波斯尼亞的123

為便利討論,在遊記中小編會使用波斯尼亞取代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全稱。我們所委聘的兩位本地導遊都是「波斯尼亞人」(Bosniaks),但來自兩個世代:Y君(取其較後生)在內戰後才出生,現年未夠20多歲;而O君(取其較年長後生),少年時代經歷了內戰,現時40多歲。兩位導遊都是當地持牌導遊,也有向我們分享「波斯尼亞的123」,但取態明顯有不同。

不知道是否屬於規定,兩位導遊都不約而同跟我們解釋甚麼是「波斯尼亞的123」。就是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是1個國家(one country)、但有2個政治實體(two entities)和3個民族(three nations)。「nations」這個字是很難準確地翻譯成中文的,實際用「民族」來翻譯也不貼切,但姑且先用這個詞語。

  • 1個國家」是指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有統一的貨幣、外交系統,並不從屬於任何外國。
  • 2個政治實體」是指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這個由兩個部份所組成。但不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而是「塞族共和國」(Republika Srpska)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聯邦」(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簡稱「波黑聯邦」。所謂黑塞哥維那,現時並不是任何政治實體或行政區劃的名稱,更像一個地理位置,即波斯尼亞東南部的地方。
  • 3個民族」指的是以宗教信仰劃分的三個族群、即正教徒、天主教徒和穆斯林。

除「塞族共和國」和「波黑聯邦」外,還有一個布爾奇科特區(Brčko District)由兩者共管。小編這次考察的是薩拉熱窩和以南的地方,即地理上的黑塞哥維那地方,所以基本上是在「波黑聯邦」的政治實體管轄範圍內。

民族認同和語言

如果大家翻開當年內戰時的報道,會發現當時並沒有「波斯尼亞人」(Bosniaks)的稱呼,幾乎都是稱為「波斯尼亞回教徒」或穆斯林等。事實上,民族認同議題在波斯尼亞應該是十分敏感的題目,兩位導遊的用詞也十分小心。在稱呼國外的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時,他們會毫不避諱地使用「克羅地亞人」(Croats)和「塞爾維亞人」(Serbs),但當談及國內民族的民族組成時,則會正政治正確地改用「天主教徒」(Catholics)和「正教徒」(Orthodox)來稱呼他們。他們也稱呼自己為「穆斯林」(Muslims)而不是「波斯尼亞人」(Bosniaks)。

事實上,跟據語言學和民族學等分析,所謂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和波斯尼亞人,其實是同一個「民族」(ethnicity);只不過因為宗教信仰不同,便產生了三個「民族」(nations),說著三種不同的語言:「克羅地亞語」(Croatian language)、「塞爾維亞語」(Serbian language)和「波斯尼亞語」(Bosniak language)。兩位導遊不約而同地解釋,所謂三種語言根本就是同一種語言,只不過天主教徒/克羅地亞人和穆斯林/波斯尼亞會用拉丁字母拼寫語言,而正教徒/塞爾維亞人則多用西里爾字母拼寫。導遊O君更解釋,其實黑山語也是一樣,大家是完全互通的;事實上這語言在前「南斯拉夫」時代被稱為「塞—克語」(Serbo-Croatian language),可用西里爾字母或拉丁字母來拼寫,兩種文字書寫系統都是官方法定的。至今塞爾維亞政府雖較常在官方場合使用西里爾字母,但兩套字母的法定地位自前「南斯拉夫」時代並無改變。波斯尼亞雖然也持同一立場,但在薩拉熱窩或「波黑聯邦」的管轄範圍,除了快速公路上的路牌會拉丁/西里爾字母並列外,你基本上只會見到拉丁字母。

因此,當天主教徒/克羅地亞人和穆斯林/波斯尼亞人各自聲稱自己的語言是獨立的,只是與其他語言「相似」時,你在火車站、機場、旅遊景點,甚至餐廳的餐牌,都只會見到一種人人都看得懂的文字,而沒有人會區分這是「克羅地亞語」或是「波斯尼亞語」,又或沒有人會說穿這個由各族群的民族主義份子所建構的「國王的新衣」。

值得一提的是,克羅地亞在2013年加入歐盟時,堅持自己的官方語言稱為「克羅地亞語」,不能稱為或列為「「克—塞語」(Croat-Serbian language)。不知日後當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也加入歐盟後,情況會否有所改變。

(待續)

本期【平凡小知識】備註:

  1. 黑山的名稱「Crna Gora」,直譯是「黑色的山」。黑山的英文國名「Montenegro」來自意大利語,Monte是山,Negro是黑色的。小編會因應情況,並用黑山和蒙特內哥羅
  2. 其餘的國家/地區名稱,小編傾向採用港澳地區的慣用譯法,包括斯洛文尼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地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等。
  3. 如無需要特別指明某一語言,小編會使用「「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言」(Serbo-Croatian languages)或「塞 -克語 」 一詞泛稱「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波斯尼亞語」和「黑山語」。
  4. 伊斯蘭教(Islam)和穆斯林(Muslims)是對這個宗教信仰和信眾最正確的文字表達。除特殊情況外,小編不會使用「回教」或「回教徒」。

參考書目

  • 洪茂雄編著,《南斯拉夫史:巴爾幹國家的合與分》(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 馬細譜著,《萬國通史:南斯拉夫通史》(The history of Yugoslavia)(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0年)
  • Mirsad KRIJESTORAC, “First Nationalism Then Identity” : On Bosnian Muslims and Their Bosniak Identity”(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22)

[注意事項:【平凡文化】網站及【平凡小知識】專頁不討論政治議題。文章及網頁內容以文化研究、人類學/民族誌研究、宗教研究、歷史/考古學、旅遊管理/旅遊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角度作學術探討和科學分析,並以客觀持平、宗教/政治/種族/性向中立等立場預備材料,並以冷知識、歷史古蹟、民族文化介紹等載體呈現。如遇可能有爭議或出現歧義的用語,或專業用詞,小編會使用括號「」表示,以作識別。如有查詢,歡迎賜教。]



以下為廣告,【平凡文化】無法確保內容符合我們的宗旨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