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在2023年11月中到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考察,並將經歷、見聞滙整,由12月15日起逢星期五在【平凡小知識】介紹相關的風土人情、歷史古蹟、民族文化等]

「南部斯拉夫」作為民族泛稱,與「南斯拉夫」 作為一個前國家名稱,在意義上有少許差異。上次初步介紹了「南部斯拉夫」民族,本期【平凡小知識】則介紹前「南斯拉夫」這個國家。

如果你上網查考「南斯拉夫」這個國家,你會得出三個不同時空名為「南斯拉夫」的國家:

  • 南斯拉夫王國(Kingdom of Yugoslavia),1918-1941
  •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45-1992
  •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1992-2003

以下將簡略介紹三者的歷史,但由於【平凡小知識】主要介紹文化,因此部份政治爭議會省略。

南斯拉夫王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原居於奧匈帝國境內的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提出獨立訴求。三個民族的代表希望建立一個獨立而以南部斯拉夫民族為主體的國家,但對國家成立的形式未有定案。然而,為防止協約國之一的意大利提出對達爾馬提亞地區(Dalmatia)的領土要求,三族代表進與提出與本身已是獨立國家的塞爾維亞王國合併,成立「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以塞國的貝爾格萊德為首都,是個君主立憲國家,領土與後來的前「南斯拉夫」相約。1929年,國家變為單一制王國,並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二次大戰期間,時任國王彼得二世親政後表明反對軸心國的立場,加入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陣營。隨着戰事持續,國王於1941年起流亡,而南斯拉夫地區被軸心國陣營瓜分。南斯拉夫的共產黨組織繼續領反法西斯的解放行動,並在戰爭取得最終勝利後,成立由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並恢復各民族的自主權,由六個聯邦共和國和兩個自治省所組成。六個聯邦共和國,由北至南分別是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黑山(蒙特內哥羅)和馬其頓,兩個自治省是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兩個自治省均歸入塞爾維亞境內。伏伊伏丁那(Vojvodina)雖然塞爾維亞人佔多數,但匈牙利裔佔約一成人口。科索沃(Kosovo)雖然是塞爾維亞民族的發祥地,但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裔九成人口。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上世紀90年代南斯拉夫發生內戰,部份聯邦共和國選擇脫離南斯拉夫聯邦。最後南斯拉夫於1992年改組成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和黑山(蒙特內哥羅)組成。雖然這個聯盟宣稱繼承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但這個宣稱不被國際認可。2003年成為一個更鬆散的國家聯盟,各自處理自己政治及經濟事務,國名也更改為「塞爾維亞和蒙特內哥羅」,從此「南斯拉夫」作為國家名稱正式走進歷史。而在2006年,塞爾維亞和蒙特內哥羅也正式分道揚鑣。

現況

上在前「南斯拉夫」內,大部份現存國家與共產主義時代的「南斯拉夫」劃分一樣,除了以下三項:

  • 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是一個主權國家,但由三個不同政治實體(entity)所組成
  • 馬其頓解決了與希臘和保加利亞的爭議,將國名變更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 「科索沃」地區成為獲有限度承認的「國家」,但相關爭議仍然持續

宗教信仰的不同,仍然是這個地區和各個南部斯拉夫民族之間的阻隔。這個地區主要信仰有三個:

  • 東正教,或稱希臘正教。主要信仰群體有塞爾維亞人、黑山人、馬其頓人等
  • 羅馬天主教。主要信仰群體有克羅地亞人、斯洛汶尼亞人等
  • 伊斯蘭教,主要信仰群體有被稱為波斯尼亞人的波斯尼亞穆斯林及阿爾巴尼亞人等。

形成不同信仰群體縱橫交錯的情況,有以下兩個主要原因:

  1. 巴爾幹半島長期是信仰正教的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和信仰羅馬天主教的西方諸國的分界線。隨着兩個信仰傳統的勢力範圍的此消彼長,最終形成了現時交錯的格局
  2. 由14世紀起,巴爾幹半島陸續落入奧斯曼帝國(鄂圖曼帝國)的統治,將伊斯蘭教帶入這個地區

宗教信仰在這個地區是十分敏感的議題,特別是在波斯尼亞等信仰群體雜居十分厲害的地方。因此,大家不論以甚麼目的(商務或旅遊)到訪當地,與宗教信仰分歧相關的話題都需要小心處理。下期12月29日【平凡小知識】仍會綜覽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整體情況,2024年起內容將進入波斯尼亞篇,敬請留意。

(待續)

本期【平凡小知識】備註:

  1. 黑山的名稱「Crna Gora」,直譯是「黑色的山」。黑山的英文國名「Montenegro」來自意大利語,Monte是山,Negro是黑色的。小編會因應情況,並用黑山和蒙特內哥羅
  2. 其餘的國家/地區名稱,小編傾向採用港澳地區的慣用譯法,包括斯洛文尼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地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等。
  3. 跟據土耳其語發音,其國名應讀作「Osman」或「Othman」,當譯為「奧斯曼」;鄂圖曼(Ottoman)是日耳曼語的音訛,因此小編會採用「奧斯曼帝國」作翻譯。
  4. 由於天主教內存在與教宗共融的東方禮傳統,小編會使用「羅馬天主教會」表示以拉丁禮/西方傳統的天主教。
  5. 伊斯蘭教(Islam)和穆斯林(Muslims)是對這個宗教信仰和信眾最正確的文字表達。除特殊情況外,小編不會使用「回教」或「回教徒」。

參考書目

  • 洪茂雄編著,《南斯拉夫史:巴爾幹國家的合與分》(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 馬細譜著,《萬國通史:南斯拉夫通史》(The History of Yugoslavia)(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0年)

[注意事項:【平凡文化】網站及【平凡小知識】專頁不討論政治議題。文章及網頁內容以文化研究、人類學/民族誌研究、宗教研究、歷史/考古學、旅遊管理/旅遊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角度作學術探討和科學分析,並以客觀持平、宗教/政治/種族/性向中立等立場預備材料,並以冷知識、歷史古蹟、民族文化介紹等載體呈現。如遇可能有爭議或出現歧義的用語,或專業用詞,小編會使用括號「」表示,以作識別。如有查詢,歡迎賜教。]



以下為廣告,【平凡文化】無法確保內容符合我們的宗旨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