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忙碌地做著和擔憂著林林總總的東西時,甚少真正感到滿足、平安和舒泰。一種不充實的感覺苦纏著我們充塞的生命。透過更深一點的反省,我發現這種不充實的感覺,可表現為不同的情緒,最顯著的是沉悶、憤恨和抑鬱。

盧雲《新造的人:屬靈人的印記》

我們的人生是充實還是充塞?充塞的人生會為生命來苦痛,並形成負面情緒。要有一個健康而平衡的生活,我們就不能忽略內心世界的需要。

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宋‧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再賦》

人生常常充滿迷霧,不知何去何從,人們常常求指路明燈。有人會從宗教或信仰中尋找,也有人不信仰甚何宗教。即或覺得自己不信(或不需要)鬼神,但人類需要尋找精神寄托是一個普遍現像。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論語‧擁也》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的需求層級理論,需求金字塔頂端的需求是「自我實現」(self-actualisation)。即使滿足了基本需求,我們仍會追求自我實現。後期馬斯洛進一步將「自我實現」需求一分為三,並包括對「超越」 (transcendence) 和 對「美」 (aesthetic) 的需求;這些需求均與我們內心世界有關。


可報名活動



以下為廣告,【平凡文化】無法確保內容符合我們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