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小暑」,為二十四節氣 (Solar Terms) 第十一個節氣,並夏季六個節氣的第五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暑,六月節。《說文》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溫風至。至,極也,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所謂小暑,就是「暑氣至此尚未極也」,天氣日漸炎熱,可是還未去到最熱的時候。

小暑節氣提示氣溫炎熱,暑氣當令。中醫認為暑邪為夏季特有的邪氣。暑性炎熱,暑邪侵襲人體表現為一系列陽熱症狀,如高熱、心煩、面赤、煩躁等。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暑邪可致腠理開泄而大汗淋漓。汗多傷津,可出現口渴喜飲,唇乾舌燥,尿赤短少等症狀。在大量汗出同時,往往氣隨津脫,導致氣短乏力等氣虛表現。當暑邪旺盛,氣虛嚴重時,更可導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另外暑多挾濕。夏季不僅氣候炎熱,且常多雨潮濕。暑令濕勝必多兼感。因此除了發熱、煩渴等暑熱症狀外,還可兼見四肢困倦、胸悶嘔惡、大便溏泄不爽等濕阻症狀。為了避免暑邪對人體造成傷害,我們應避免長時間暴曬。同時也應該及時補充因汗出流失的水分和鹽分。在飲食上也可以多吃消暑祛濕生津的食物,如西瓜、冬瓜、綠豆、薏米、荷葉等。

當出現中暑症狀時,患者應立即離開高溫環境,到陰涼的地方休息。同行人士可協助患者鬆開身上衣服,並用濕毛巾擦拭身體協助降溫。同時也讓患者飲淡鹽水補充水分和鹽分。中暑症狀一般可自行緩解。若症狀持續或昏迷不醒,需要及時送院求醫。

「小暑」期間,潮濕和悶熱的天氣會導致衣物容易滋生黴菌,因此相傳古代,皇帝都會在農曆六月六日曝晒龍袍,民間也跟隨這習俗,在小暑前後將衣服、棉被、書籍、圖畫等拿出來晒,民間傳統信仰認為能抵擋晦氣,但從科學角度分析,「小暑晒衣服家品」有助殺菌消毒有利於健康。

另外,民間也有在小暑節氣「食新」的習俗,意思就是「吃新米」。過去民間,每年的小暑時節,農民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來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以此祈求來年的豐收,然後人人吃新米、嘗新酒,這就是「食新」習俗的由來。

小暑的三候為「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鷹始摯」摯者,摯擊也,指幼鷹由老鷹帶領,從鳥巢中飛出來,開始學習飛行博殺獵食。

「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年輕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 《以賽亞書》 40:29-31)

插圖部份:Fujima Hung

養生部份:龍立淇中醫師(注意事項: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諮詢註冊中醫師或相關專業人士的意見。)


衍紙相關商品:

衍紙工作坊:



以下為廣告,【平凡文化】無法確保內容符合我們的宗旨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