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驚蟄」,為二十四節氣(Solar Terms)並春季六個節氣的第三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表示各蟲類都被驚醒出再度出沒,有萬物復甦人意象。

「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驚蟄時節,萬物復甦,春雷驚醒冬眠的爬蟲。我們雖然身在城市,但仍不難遇到各式各樣的爬蟲。基於我們對某些牠們的厭惡或恐懼,不少爬蟲成為我們的手下亡魂。然而,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所提到的春季養生卻鼓勵我們「生而勿殺」。養生之道在於尊重生命,不要隨便殺害。因為我們應該順應春天生發之氣,給生命一條生路,而非趕盡殺絕。如果我們能發自心底的去愛護並尊重眾生,相信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能活得更健康。

古人在驚蟄當日會燒艾草和燒香,希望以其香味去驅趕蛇蟲鼠蟻。驅趕而非殺害是可以參考的一個心態,讓我們在尊重生命之餘,也可以減少牠們的影響。現代也有不少天然的驅蟲方法,除了艾草,我們也可以用大蒜、白醋、香茅、橙皮、九層塔等香辛料來驅蟲。

相信大部人提及「驚蟄」,都會想起「鵝頸橋打小人」,這個場景經常出現在許多港產電影和電視劇中。事實上,「驚蟄祭白虎」已被列入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第3.16項,屬受保護的本地習俗。在官方的簡介中稱之為:

每年「驚蟄」當日,儀式參與者在路邊、分岔路口旁、天橋底或廟宇內等地進行「祭白虎」儀式,以驅除惡運,並為自身或家人祈福,亦有人選擇在「驚蟄」當日進行「打小人」這民間風俗活動。

以往在農業社會時代,為免害蟲為患,民間常在驚蟄日祭白虎,祈求藉着白虎的雄威鎮壓蛇蟲鼠蟻。隨着社會轉型,祭白虎的目的是蛻變為鎮壓「小人」,並希望為自己帶來好運和健康。就宗教研究的角度來說,「打小人」這一風俗並不從屬於某一特定傳統宗教,你在著名打小人勝地鵝頸橋的打小人攤檔,你會發現每攤檔的祭壇放置不同神象:觀音、佛陀或關公。因此打小人更近乎於一種薩滿信仰或原始巫術。就打小人的其目的而言,可分為「預防性」或「針對性」。「預防性」通常是指當事人希望打「八方小人」而無特定對象,以祈求家宅平安,家人健康等,是一種良性祈願。「針對性」是指當事人是針對特別人物來打小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打小人」的行為有助發洩自己的仇恨和寃屈。【平凡文化】無意鼓勵大家嘗試打小人,只是希望大眾能從另一角度審視和理解,每一個民間習俗背後的來龍去脈。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4:43-45)

插圖部份:Fujima Hung

養生部份:龍立淇中醫師(注意事項: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諮詢註冊中醫師或相關專業人士的意見。)


衍紙相關商品:

衍紙工作坊:



以下為廣告,【平凡文化】無法確保內容符合我們的宗旨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