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處暑,為二十四節氣(Solar Terms)的第14個節氣,也是秋季6個節氣的第二個。《說文解字》:「処,止也。」因此「處」有終止、躲藏的意思;而「處暑」表示暑氣即將退去,也意味著炎熱的暑天即將結束。

處暑時份,氣溫慢慢下降,雨量逐漸減少,秋季名義上已經來臨,但暑氣仍未完全消退,俗稱「爭秋奪暑」的時候。自然界陽氣衰退,陰氣增長的過渡階段,象徵著萬物開始進入休眠和收穫的時節。從樂活(LOHAS)養生角度,處暑正處於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人體進入一個週期性的調整階段,身體會種疲乏感,俗稱「秋乏」。秋乏是彌補夏季帶來人體損耗的反應,是體內自我恢復平衡的過渡現象。

從文化角度來說,處暑前後,正值「七夕」,以牽牛、織女為中心的習俗和祭祀;而民間也會舉行中元普渡。所謂「中元節」本是佛教宣揚孝道的盂蘭盆會,但在民間信仰中變成鬼門大開的祭鬼節日。漸漸地,農曆七月也被渲染成鬼月,七夕及孝道等風俗日漸式微。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信的人將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 《馬可福音》 16:16-17 (和合本修訂版)

插圖:Fujima Hung


以下為廣告,【平凡文化】無法確保內容符合我們的宗旨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